搜索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校园风采 >

吉首大学:着力构建大思政工作格局

日期:2016-12-19 10:45:51        来源:中国教育报     浏览量:

    吉首大学是一所办在民族地区的普通高校,在校学生少数民族学生多、农村学生多、贫困学生多,学生中的“三多”现象是学校的一道景观,也是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的特殊问题。在解决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普遍性问题的前提下,如何解决这些特殊问题,吉首大学在加强和改革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这些关乎人才培养质量的工程中,进行了多年探索。

  凝练出“立人教育”新理念,使“立德树人”的目标更为清晰

  新世纪以来,中国高等教育实现了从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的转型,取得了历史性进步。然而,伴随着大学毕业生就业压力的加大,一系列问题也随之而来。无论是高校人才培养的价值取向,还是学生的自我成长意识,乃至社会片面地对人才素质的期许,都或多或少地在价值导向上出现了同质化、浅层化、单一化,导致工具理性逐步占据了主导地位,价值理性被不断削弱。高校培养的人才离“德才兼备”的要求仍然有不小的距离。由此,高校改革创新人才培养的呼声越来越高,如何解决这一关键问题,成为摆在高校面前的一项十分紧迫的任务。

  吉首大学虽然办在民族贫困地区,但还是敏锐地感觉到了在新形势下人才培养面临的新挑战。早在2008年,学校就组织相关专家思考研究在人才培养实践中,如何将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有机地融于一体。他们先后在国内外高校学习取经,经过近两年时间的研究消化,2010年,学校根据“立德树人”的总要求和学校自身实际,提出了“立人教育”新的育人理念。

  “立人教育”的基本内涵是“立德、立志、立业,树人、达人、惠人”,使“立德树人”的根本要求有了更为具体的内涵和更加清晰的目标指向。在“立人教育”育人理念的指导下,就是要将学生培养成为心智一体、知行合一,能将自我人生价值与社会价值集合为不可分割的整体,立志于成长为德才兼备的高级应用型人才。这种理念与吉首大学的“以人名校,以业报国”的校训及“凤飞千仞,新传八方”的传统精神一脉相承,也充分体现了吉首大学“把学校办成一所贴近普通民众,造福大众百姓,直接服务和引领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平民大学”办学理念。

  “立人教育”理念的提出,就是针对吉首大学学生“三多”的特殊现实,激发这些来自民族地区、农村地区和贫困家庭的学生立志成才、全面成长。

  构建起“四位一体”的教育体系,形成大思政育人格局

  如果说,仅仅有一个创新的理念,而不将其赋予实践,充其量就是文字“作秀”!吉首大学为使“立人教育”真正成为师生员工的群体共识,还将其细化为 “课程主导、环境熏陶、实践历练、自我塑造”的四位一体的实践体系。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立人教育”并不是舍弃思想政治理论课而另起炉灶,相反,是在将其不断加强的前提下,对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进行的探索和创新。早在2004年,吉首大学就在湖南高校中首批独立设置了马克思主义学院。十多年来,该院不辱使命。在教学改革方面,他们结合新媒体时代特点,推出了“微博课堂”,参与者和点击率超过十万之众,被国家教育部门推介。2010年来,该院针对思想政治理论课“一师一门课、一生一张卷”的传统教学旧模式,逐步探索形成、完善成熟了“专题集体备课、专题巡回授课、专题综合考核”的三专式教学模式。《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为省级精品课程,《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等9门课程为校级精品课程。省校级精品课程涵盖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所有课程,该院的“形势与政策”获国家教育部门“精彩一课”荣誉。在学科建设方面,马克思主义原理为一级学科硕士点,国家社科基金课题年年有立项,其中2013年3项。2016年,该院被确定为湖南省普通高校首批重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科研机构。

  在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同时,根据“立人教育”四位一体的教育体系,拓展思想政治教育的领域,丰富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

  课程主导。在确保上级关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要求的前提下,学校建立素质教育中心,统筹通识课程建设。目前,开设了“人文精神类”“科学素养类”“创新实践类”“艺术情趣类”“本土特色类”等通识选修课200余门,其中“本土特色类”课程近20门,如“湘鄂川黔革命史”“百年湘西百位人杰”“湘西文化”等。在本科人才培养方案中,明确规定每个本科学生必须修满10个学分。要求教师讲授通识课程时,在传授必要知识的前提下,重点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知识观,特别强调通识课程知识背后潜藏的故事及人类的文明思想、科学态度、进取精神、献身意识和永无止境的创造能量,以此提升学生的人文精神、社会责任和奉献意识。

  环境熏陶。走进吉首大学,马上就能感受到一股浓郁的有着该校特色的文化氛围,学校注重通过文化氛围的营造来充分发挥环境育人功能,先后建立了“黄永玉艺术博物馆”“沈从文纪念馆”“湘西民族博物馆”“武陵山区生命科学博物馆”等博物馆群落,打造了以学校艰苦奋斗传统精神以及“立人教育”为主要内容和标志的人文景观,长期坚持组织以学生健康成长关键和重点话题为主要内容的“问道”活动,以及“立人读书沙龙”、赏百部经典影片和读百部经典名著的“双百工程”等高雅文化活动,让学生置身于浓郁的校园文化环境、丰富健康的校园文化活动之中,不仅深受学生喜爱,还吸引校外诸多读书爱好者参与“问道”“立人读书沙龙”等活动,文化校园的环境打造培养学生高尚的情趣。

  实践历练。在专业实践之外,学校注重发挥实践育人的作用,通过社会实践使学生将所学知识外化为奉献社会的自觉行为。在学校层面,利用湘西爱国及红色资源建立了桑植洪家关、永顺塔卧、芷江受降坊等10余个德育实践基地。近7年来,学校每年安排专项经费用于学生德育实践,按照参与者众、受益面广、教育效果好的原则,每年立项资助20项以上大学生德育实践项目,加强指导和跟踪。近3年来,学校实施“万名师生走进武陵山”暑期社会实践等,广大学生在实践中增强了对社会的认识,加强了对自身思想及行为的修正,提升了社会责任意识。

  自我塑造。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学校教育引导是外因,自我成长意识的觉醒是内因。吉首大学在注重发挥外因作用的同时,十分注重激活内因的作用。通过课程教育、立志教育、典型示范等方式,极大地调动了学生自我塑造意识。学校尤其注重发掘“三多学生”内心潜藏的自强不息的激情,引导他们克服自卑心理,学生自我塑造的欲望被激发,涌现了一大批典型。如:三年义务支教的李正龙,专业教育媒体在头版头条报道了他们感人事迹;自强不息的贫困大学生田晶晶被国家教育部门授予全国大学生“自强之星”称号;一大批寒门学子传递孝道的感人事迹被《中国青年报》报道;2015年全国大学生“创业百强”中,吉首大学的本科生段子明、阿不力克木分列排行榜第5位、第34位,等等。

  细致周到的人文关怀,突出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春风化雨效果

  “三多”学生,需要特殊的关爱,吉首大学上至学校领导,下至普通教职工,用他们的实际行动诠释了人文关怀在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春风化雨效果。

李清是该校数学教育专业学生,早年失去了父亲,进校之初,家里又遭受了严重的自然灾害,是一位地道的农村贫困生。大学期间,一直得到学校党委书记游俊教授的鼓励和关爱,他以《父爱依存》为题给游俊书记写了一封长信,信中写道:“我始终不会忘记,这学期开学时,您特意邀请我参加您与您的研究生的交流活动,为我提供和他们交流的平台,激励我向他们学习。我未曾忘记,您给我的点点滴滴……在关爱我的同时,您也没有忘记其他学生,尤其像我一样的贫困孩子,您经常向我了解其他孩子的状况,想方设法解决他们遇到的难题。在您父亲般的关爱下,我找回了自信和勇气,在各个方面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吉首大学的毕业典礼是让所有学生激动的盛会,近十年来,校长为每一位毕业生亲自颁授学位证书已成惯例。2015届毕业典礼上,一位名叫义转娥的女生,因腿脚残疾,非常艰难地走到了校长白晋湘教授的面前,从校长手中接过学士学位证,她使尽全身的力气尽量将腿站直,兴奋地与校长合了一张影。随后,义转娥又收获了一份特殊礼遇:身高一米八七的校长弯腰俯下身,扶着身高一米五的她慢慢地走下台阶,并送她到座位上。整个现场爆出了雷鸣般的掌声。瞬间,这个场景刷爆QQ群和微信圈,一位外校的老教授看到这种场面,激动地写下这样的诗句:“她站直腿,捧着一颗感恩的心;他俯下身,撑起了大学一片天。”

  实际上,这两个小场景并不能代表吉首大学的人文环境。只要你置身吉首大学校园,就能感受到人文关怀的场景和力量,多年来,吉首大学实行教职工党支部联系学生班级、教职工党员联系学生寝室制度,目的就是把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做到细微处,把学校的关怀润及到需要关怀的每一个学生。
 

责任编辑:王思露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招聘信息 | 友情链接
新西部教育网 建站时间:2006-3-28 陕ICP备06007801号 All rights reserved. 技术支持:万博网络
站长QQ:596104684 站长邮箱:newwestedu@163.com 联系电话:029-855268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