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校园风采 >

把课堂“搬”到大自然中去

日期:2016-01-18 15:53:49        来源:中国教育报    浏览量:

  
  校本教材《鸟——我们的朋友》


观鸟

       青山秀水、绿叶繁花、大雁南飞,这些我们童年时见惯了的景象,却是现在孩子眼中难得一见的新鲜事儿。正如外国一位教育家所说,“大自然是世界上最有趣的教师,它的教益无穷无尽,然而,世界上有很多孩子却没有机会与这位大教师亲近,实在遗憾。”

  庆幸的是,这个遗憾,合肥市蜀山区的学校正在弥补。

  将孩子们从课堂中解放出来,走进大自然,巢湖、佛子岭水库、升金湖、大别山是他们的“教室”,湖水、鱼虾、泥土、小鸟、昆虫是他们的“老师”。如今,以小学科学为载体的“大自然课程”在蜀山区已经初具特色,孩子们在亲近大自然的同时,增长见识,学会了辨识动植物、标本取样、实验分析、组团报告等。潜移默化中,绿色、环保、和谐、自然、生态的观念在孩子心底生根发芽,使他们真正懂得要敬畏自然、尊重生命、保护环境、注重生态文明。

  拥抱自然,校园物化环境让孩子们学到的更多

  本世纪初,新课改之后,原本的小学自然课更名为科学课,这是一门以培养科学素养为宗旨的启蒙课程。对于小学生来说,科学课应该是生动、形象的,与其坐在教室里枯燥地你讲我听,不如解开孩子的束缚,让他们走进大自然。

  该怎么做?合肥市嘉和苑小学迈出了尝试性的一步:在学校里进行“大自然物化环境”建设。对校园里的花木进行科学合理移栽,立介绍牌、挂苗木简介,“嘉小科学植物园”就此诞生;行政楼下的假山小池塘,增加浮游生物、移栽水生植物,打造成“模拟湿地生态系统”——在老师们的精心筹划下,气象站、植物园、湿地池塘和光伏发电站,这些校园里不敢想象的“奢侈”,在嘉和苑小学成为现实。

  香樟雅苑小学在合肥是出了名的“鸟语花香”。学校的小花园里遍植雪松、紫薇、香樟、紫竹、腊梅、广玉兰,主教学楼顶还建起了鸟类生态园,画眉、孔雀、鹦鹉、斑鸠、珍珠鸡、和平鸽,鸟鸣声声。为了让学生们熟知每种鸟的生活习性、特征,学校以鸟名命名15个班级,还将画眉鸣叫作为课间铃声,让孩子们学得有趣,记得更牢。

  安居苑小学建起了生物园地理园,这里面不仅有各种各样的植物,还有地球的演化模型、各种地形地貌等等。

  而位于城乡接合处的侯店小学,则将农田“搬”进校园,让孩子们全员参与农耕农艺。

  ……

  校园“大自然”给孩子们提供了一个获得直接经验的空间,投入其中,学习、教育、探究无处不在。孩子们在感受最真实的自然体验和快乐的同时,又学到了许多新的科学知识,并将之与课本知识相印证,形成立体的知识体系。

  亲近自然,将生命教育撒播进孩子的内心深处

  “科学是一种探索,而探索是非常有趣的。”在蜀山区,爱因斯坦的这句话,被解读为从大自然中探索科学。而这,仅仅靠把大自然“搬”到校园是远远不够的,还得让学生们亲近真正的大自然。

  蜀山区地理条件得天独厚,其内有植物园、蜀山森林公园、四季花海公园、滁河干渠、董铺水库,这些天然“氧吧”有着丰富的自然资源,足以打造成“绿色基地”。以此为依托,蜀山区整合辖区内省、市级绿色学校的课程资源,以课题研究作为载体,探索构建区域绿色自然课程建设,推进各学校的特色发展。

  嘉和苑小学的宣传墙上,贴满了学生们的观鸟后记。每年冬季,安徽省珍鸟会的专家们都会带着孩子们,追寻候鸟的足迹,来到候鸟栖息地。在这里,孩子们不仅仅是简单地观鸟,还要学习识别鸟类、考察鸟况,开展生物多样性调查;自己制作海报,到附近的村庄散发,进行湿地与候鸟保护的宣传。候鸟北归,师生们又“跟着大雁去迁徙”。

  乐农新村小学则和安农大“结对”,由大学生志愿者们带着孩子们走进农业园,了解果树的生长规律、鉴别果树的种类,参观体验多肉植物生长过程,学习制作茶叶。与果园的亲密接触,不仅让学生感受到了大自然的魅力,学了很多新知识,还从感性上认识到收获农作物的不易,培养毅力、耐心、细心和责任心。 观察自然、亲近自然、珍爱自然、融入自然,是一种责任,也是一种升华。各学校老师们欣喜地发现,通过活动,不但让孩子们增长知识,培养了他们的独立和群体合作能力,潜移默化中,还将生命教育的观念播撒进孩子的内心,触发他们对自然美的渴望,强化敬畏自然、尊重生命、爱护动物的理念,并转化为实实在在的行动。

  探索自然,智慧的力量与创造的快乐油然并生

  有研究表明,儿童期是促使一个人形成环保理念的重要阶段。让好奇心旺盛的孩子告别钢筋水泥,吸收大自然养分,可以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树立爱护环境的意识。为此,蜀山区再出“新招”——引导学生们到大自然中进行科学实践。

  曾经,香樟雅苑小学的“鸟类生存环境调查”轰动全国。学生们发现,合肥市几十条主次干道基本没有鸟儿筑巢的地方,而一些本不该筑巢的地方却成了小鸟的家。他们将调查结果整理成《我市鸟类生存报告》,建议利用路灯给鸟儿安家,并以《给市长伯伯的一封信》的形式寄出。市领导当时给予了批示,报告也得到了林业部门的认可和重视。

  关注水资源,嘉和苑小学带着学生们对天鹅湖、上游董铺水库、水源地佛子岭水库进行生态调查,分析鸟种、水生植物的繁殖情况、湿地覆盖面积等,进行水取样,对水质、颜色、纯净度、酸碱度等化验分析。之后,学生们将调查分析结果做成DV《天鹅湖生态调查与保护》,类似的科学实践活动成果还有《巢湖湿地开发与保护调查研究》,均在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中获奖。

  潜山路学校的师生们则前往佛子岭水库、响洪甸水库、万佛湖水库进行实地考察,调查合肥市水源地的水质及周边环境保护情况。

  教育家陶行知曾说过:“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在蜀山区,丰富多彩的小发明、小制作、小实验以及各类调查实践活动,成为孩子们探究自然与科学的新舞台。参与其中,让孩子们从感性上建立起与大自然的和谐关系,增强保护环境、生态文明的意识。同时,在这些探究的过程,孩子们感觉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他们从中体验到了智慧的力量和创造的快乐,更有利于其全面发展、健康成长。

  大自然课程,让生态文明与素质教育再结硕果

  如今,以小学科学为载体的“大自然课程”在蜀山区已经小有规模,这为促进区域内课程改革、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丰富绿色环保教育的内涵起到了推动作用。几年间,蜀山区学校的教学质量全面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学生综合素质等都得到了长足发展。

  该如何让“大自然课程”更系统化、有延展性,成为蜀山区乃至合肥市素质教育的一大特色和亮点,并将之打造成绿色自然环保教育品牌,蜀山区经过精心统筹,答案“出炉”。

  未来,蜀山区将继续提升绿色环保教育文化氛围,打造绿色环保教育的校园物质载体,区域内的校园“大自然”、绿色实践基地将越来越多。在课本教程方面,将重点加强绿色环保课程的文化建设,尤其要突出绿色、自然、环保的教育主题,提高教学实效性。同时,蜀山区还将以绿色自然课题研究为抓手,整合区域教师资源,研制开发出适应不同年级段学生使用的实践课程校本教材。

  值得一提的是,由蜀山区的合肥市小学科学名师工作室牵头,申报的《城区小学大自然课程实践研究》,已获批为2015年度全国科学教育研究规划课题立项项目。未来3年,合肥人口集中、自然生态相对较弱的城区小学,将开设植物观察、水文气象观测、自然生态体验与探究、农作物种植、环境保护与宣传等一系列关于大自然的校内外活动课程,并进行相关理论与实践研究。

  这意味着,让蜀山区引以为傲的“大自然课程”不止在“墙内开花”,还将在全市小学间推广。今后,将引领更多的孩子们亲近自然、探索自然,不断提高他们的科学文化素养、综合实践能力,让生态文明与素质教育再结硕果。

  (旺胜 文云 弋云 新东)


 

责任编辑:孙 丹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招聘信息 | 友情链接
新西部教育网 建站时间:2006-3-28 陕ICP备06007801号 All rights reserved. 技术支持:万博网络
站长QQ:596104684 站长邮箱:newwestedu@163.com 联系电话:029-855268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