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文学作品 >

不可替代的莎士比亚

日期:2016-08-23 08:54:43        来源:青年商旅报    浏览量:

    \
 

    对于学术界,有一个说不尽的莎士比亚。

    对于演艺界,有一个演不完的莎士比亚。

    对于翻译界,有一个译不完的莎士比亚。

    这样说来,莎士比亚不属于英国,属于全球。与他同时代的英国抒情诗人本·琼生,称誉他是时代的灵魂 ,说他不属于一个时代,而属于所有的世纪 。2016年是莎士比亚逝世400周年,全球戏剧界正在怀念他的伟大作品,也向他永存于世的影响力致敬。

    现在问题来了,这400年里,为什么没有超过莎士比亚的一批剧作家,用他们的作品替代莎士比亚的作品,让全球争着研究、上演和翻译出版?

    比如说,中国的汤显祖与莎士比亚同一年逝世,也被当成伟大的剧作家。但汤显祖的作品没有在全球上演不衰的盛况,在中国的演出也较为少见。在汤显祖去世后的400年里,他的作品实际上早被其他剧作家的作品替代了。

    但在中国,你可以没有看过莎士比亚的戏剧,但如果没有读过莎士比亚的剧本,你都不好意思说你是个读书人。

    “莎士比亚是这样一个蒸汽挖掘机手,他所挖掘的对象是人类,而不是大地。”荷兰裔美国作家、历史学家房龙在谈到莎士比亚时说,他从文学那把大铲子里倒出来的人的种类是那么奇异,纯洁的圣徒和万恶的罪人,高尚的英雄和卑鄙的无赖,贞洁的烈女和冷酷的荡妇,等等,“他把人性所有的特点都置于我们脚下并且说,看吧,我的朋友们,我知道这是多么可怕的事实,但不要因为你们不喜欢而对我恼怒。人类不是按照我的规格创造的。我所作的一切就是把他们真实的样子展示给你们。”

    在一本叫做《宽容》的书里,房龙说,千万别以为自己是天才,天才就两个,一个莎士比亚,一个莫扎特。这就是天才,几百年才出一个。现代的作家,有打字机和秘书,每天大概能写三四千字。而莎士比亚有诸事缠身,老婆总作河东狮吼,鹅毛笔也不趁手,怎能写出三十七部戏剧?

    房龙还说到我刚才提出的问题,“其后来的剧作家也竭尽所能,但却无一能与这位埃文河畔斯特拉特福屠夫的儿子相提并论。”这是为什么呢?他认为,莎士比亚从不说教,也没有在所创作的人物的行为中指出任何明确的劝诫。但即使最没有思想的旁观者也能分清美德和罪恶,看清那条道路通向死亡,那条道路通向永生。

    但在有的评论者看来,莎士比亚的巨大成功,源自于他的大众文化立场。

    在伊丽莎白时代,戏剧是贵族消遣的喜好,也是大众的文化活动。莎士比亚所属的专业剧团是“侍从大臣剧团”,它演出的活跃时期,泰晤士河南岸已形成繁荣的戏剧演出中心。规模最大的环球剧场可容纳2300人,除了少数在包厢中看戏的贵族外,花费一个便士入场并且站着看戏的人占大多数。

    莎士比亚的戏剧首先要反映包厢里那些人的利益。这正是喜剧《威尼斯商人》中作为支配阶层的贵族。他们之中包括大公、鲍西亚、安东尼奥和巴赛尼奥,在这出戏中个个都被塑造成冠冕堂皇的人物,即便是公然违反法律条款时,也是一副正义的面孔。同时,关心热爱戏剧的大多数观众,是作为从属阶层的城市平民,他们人数更多,莎士比亚必须反映他们的利益,在其作品中渗透普通观众的思想感情,赋予其作品有利于大众的社会意义,引出观众会心一笑。

    大众文化进入莎士比亚的戏剧,其实是不可避免的,并且给了他长久的生命力。

    约翰·菲斯克是大众文化的专家。他的定义是,大众文化是从属者对其地位愤愤不平的文化,是从属者在规避、愚弄、丑化、抵制支配者时产生的快乐文化。他把大众文化与主流文化的关系,形象地比作游击队员和占领军对抗的关系。举例来说,莎士比亚以其特有的机智、幽默,不是从正面进攻,而是以反讽手段,冷不防地开上几枪。

    以《威尼斯商人》中鲍西亚的婚姻进入“既不能选择又不能拒绝”的难堪境地为例,她刚一感叹自己的不幸,借恭敬的小女仆之口便传来大众文化的挖苦:“吃得太饱的人,跟挨饿吃不上东西的人一样是会害病的。”而这种对权贵的抵制和嘲讽随处可见,不露声色地渗透在莎士比亚戏剧之中。

    莎士比亚的台词说道,“讲到法律,哪一个肮脏的案件不可以借冠冕堂皇的言词来文饰?”《威尼斯商人》第四幕对此作出了证明。依据当时的英国法律,犹太人夏洛克不可能从原告变成被告。当鲍西亚机智地提出“不能流一滴基督徒的血”时,她已经违反了法律常识。因为法律上允许履行合同所要求的必要条件。流血是获取一磅肉所允许的条件。这场戏站在大众一方的隐喻,在于法律被贵族阶层翻手为云,覆手为雨。

    我喜欢这样的分析,有一些事实支持。

    莎士比亚以后,剧场的环境变了,观众的成分变了,大众阶层远离之后,像莎士比亚那样以大众为主要观赏对象的剧作家日渐稀少,终于不见。这也是莎士比亚不可替代的原因之一。
 

责任编辑:王思露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招聘信息 | 友情链接
新西部教育网 建站时间:2006-3-28 陕ICP备06007801号 All rights reserved. 技术支持:万博网络
站长QQ:596104684 站长邮箱:newwestedu@163.com 联系电话:029-855268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