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正是大中小学陆续开学的日子,铜川市通过生源地助学贷款和教育资助等精准帮扶,让贫困家庭学生,上学一个都不落下。
铜川市印台街道办工作人员:“这是准考证,这是贫困证明和身份证。可以,都审过了,你把资料拿上,这有两个表,你把它一填。”
家住铜川市印台区枣庙村的温杰今年高考以619分的高分,考上了重庆大学土木工程专业,再有十多天,就要开学了,由于家庭贫困,温杰的学费一直没筹够。前几天,他得知可以申请大学生生源地助学贷款,就带着资料赶到印台街道办寻求帮助,打算申请一笔六千块钱的助学贷款。
铜川市印台区枣庙村贫困学生温杰:“学费是六千多,住宿费是一千二,还有各种消费。我算了一下,得一万五左右。”
温杰一家靠父亲卖豆腐维持生计,家里满打满算为他凑了八千块钱学费,如果贷款下来,再加上他自己暑期打工挣的一千多块钱,筹够一万五千块钱应该不成问题。让温杰没有想到的是,早在2013年铜川市还出台了《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资助暂行办法》,每年拿出100万元资助200名贫困大学生,根据他家的实际情况,温杰还可以再获得五千元的教育资助。
铜川市印台区学生资助管理中心办公室主任杨艳:“近两年来,我们(印台区)办理生源地助学贷款2826人次,共发放生源地助学贷款1756万;共计资助贫困大学生737人,资助金额是356万。”
另外,铜川市的精准教育资助政策,让从幼儿园到高中阶段家庭贫困的孩子们,也走出了没钱上学的“窘境”。宜君县彭镇东村村民李德海今年42岁,孩子不到两岁时妻子就离家出走,全家靠他种地维持生活,一年的收入不过四五千块钱。去年秋季,孩子报名时幼儿园就免去了每年750块钱的保教费。
宜君县彭镇东村村民李德海:“我把这钱省下,那就给娃帮助了。给我娃买个衣服,画个画,买个彩笔,买个本子,教娃学习。”
责任编辑:王思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