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教师大讲堂 >

老师该如何做,才能打造高效课堂?

日期:2016-02-14 15:54:36        来源:搜狐教育    浏览量:


 

   云南省已进行了六年的课程改革,两年多的新课程。课程改革和新课程从本质上来说是不矛盾的。课改的关键是教师,“有什么样的教师就有什么样的课堂,有什么样的课堂就有什么样的教育,有什么样的教育就有什么样的国家和民众。”所以这个时代已经赋予我们教师一个光荣的任务,我们如何才能做一名新时代的优秀教师?如何才能将自己的每一节课都上的高效?是我们每一位教师都应该思考的问题。

  在《高中数学课程标准》中,对数学课程的目标表述中包含着这样的内容:

  --------获得必要的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理解基本的数学概念、数学结论的本质,了解概念、结论等产生的背景、应用,体会其中所蕴含的数学思想和方法,以及他们在后续学习中的作用。通过不同形式的自主学习、探究活动体验数学发现和创造的历程

  -------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形成锲而不舍的钻研精神和科学态度。

  -------逐步认识数学的应用价值、科学价值和文化价值,形成批判性的思维习惯,崇尚数学的理性精神,体会数学的美学意义,从而进一步树立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

  从这些表述中我们不难发现,关注学生、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学习形式、学习方法、提高兴趣、树立信心、开阔视野、培养习惯、激发创造力等是新课程课堂的主题词。

  高中教师在关注学生数学成绩的同时,更多的要关注学生学习数学的学习习惯、学习行为,要强化学生的主体地位,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可持续发展创造条件。这个应该是高效课堂的最终目标。

  一、关注学生的学习

  备课不仅仅是备知识,更重要的是备学生。因为课堂的主人是学生,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以往,教师备课的主要精力是研究课程、研究教学内容,把很少的精力投入到研究学生中,导致课堂是教师的“教”堂,而不是学生的“学”堂,是老师的一言堂,从而学生学习没有兴趣,脱离课堂,没有效果。所以我们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就必须关注学生。

  实验证明,在备课过程中,用不少于43%的精力研究学生,才能基本了解学生。要研究学生就①理解学生。在课堂教学这张馅饼中,仅大约25%的比例归于学生的智商,而其他因素却占75%,要给学生承担学习的责任,事实证明,只要教师给学生机会,学生就可以承担。②要欣赏自己的学生。要懂得利用学生的思想和力量,善于借助学生的经验上好自己的课。赏识教育不失是一种好的课堂教学方法。③找准学生的旧有认知水平。找准了学生旧有的认知水平就具备了有效教学的先决条件。学习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不断的把旧知识转化和拓展延伸为新知识的过程。④学生的回应是课堂的第一教学资源。研究表明,尤其在课堂对话时,教师使用学生的想法和贡献与学生的投入有更稳定和更强烈的正相关性。使用了学生的想法,学生心中会有一种被认同感,从而投入更大的精力到你的课堂中。⑤兵教兵。对学生行为影响的因素中,最强有力但最不受人注意的是同辈群体的互相影响。学生教学生学习效率更高。所以千万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不要忽视学生的力量。

  二、关注恰当的问题情景

  问题是数学的心脏。问题情境教学,是创建高效课堂的有效形式。恰当的设计问题,恰当地提出问题,是教师创造性劳动最出彩的地方。也是一节课的闪光点所在。既要给学生创设主动思考问题的情景,又调动学生思考问题的积极性,并且还可以给学生提供和教师思维碰撞的机会。借此激励学生,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在学生学会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会学、好学,这个是一节好课的开始。对于创设问题情境的问题,要符合①刺激眼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将学生尽快卷入自己的课堂。②必须要触及问题的本质。③要激活学生的旧有的认知水平。④要寻找短而精的问题情境,节省课堂时间,尽快过渡到新内容教学中。⑤问题要尽量的明确,不要模棱两可。

  三、关注学生的认知结构

  教学效率不取决于教师打算教给学生知识的多寡,而是取决于课堂教学中学生学习效率的高低。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气氛活跃、充满情趣、和谐愉悦,是高效课堂的特征。深刻了解学生的认知结构是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的先决条件。学习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不断的把旧知识转化和拓展延伸为新知识的过程。所以对于学生的学习,教师必须①理解学生是如何内化知识、获得技能和发展思维技巧的,以及懂得如何使用能够促进学生学习的教学策略;②理解学生的心理、社会交往、情感、道德和认知等方面的发展都对学习产生影响,并且知道在做教学决定时如何考虑这些因素;③理解学习者各方面发展的进程,以及他们在生理、社会交往、情感、道德和认知等方面个体变化的幅度;能够确定学习的准备度;也理解一个方面的发展会影响其他方面的表现成就;④把学生的长处作为成长的基础,把学生的错误作为产生学习的机会;⑤着眼于今后的发展来设计适合的教学以满足学生当前认知、社会交往、情感、道德以及生理等方面的需求;⑥把新知识和学生的原有经验联系起来,并鼓励学生承担起形成学习任务的责任;⑦在计划教学活动时把学生的思考和经验当做可以利用的资源,其方式可以包括鼓励讨论、倾听并对小组的交流作出回应;引发学生口头的、书面的或其他形式的思维表达形式。一节有效率的课堂应该体现学生的比较和联系。做到:“八方联系、浑然一体、漫江碧透、鱼翔浅底”,让学生在开阖纵横中学习数学。

  四、关注多媒体辅助教学

  直观、形象、生动,多媒体辅助教学,必然要引起一场教学革命。近几年来,多媒体辅助教学正走入每一个教室,走入每一个教师的教学生活。如何更好的应用多媒体、让多媒体辅助教学更好的提高我们的教学效率是每一名教师都应该关注的问题。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要把我们的课堂打造成学生广泛参与的教学模式。让尽可能多的学生参与到我们的教学活动中来是我们每一节课的准求。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打造“实验---猜想---证明”的教学模式。数学的结论不能在课堂上直接告诉学生,而是要让学生通过实验的方法去猜想结论,然后通过数学进行严格的证明,生成结论。而多媒体在探究、研究数学问题上可以提供直观的感性认识,从而去猜想出结论。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要打造资源集成和超级链接的教学模式。多媒体可以将大量的信息集中到课堂上,增大课堂的容量。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要注意几个问题。①多媒体不能代替学生的实践。学生必要的实验、认知还必须让学生亲自去体验、感知;②多媒体不能完全代替板书。使用多媒体,必要的板书必须还要有,一张张使用幻灯片,给人以走马观花的感觉,如果没有必要的板书,一节课下来,什么都学不到;③多媒体要配合学案使用。学案可以让学生在课前提前预习,知道有哪些问题,然后在课堂上利用学案上的问题一步步探究,生成结论;④多媒体要用在可用之处,用在该用之时。不能滥用多媒体,滥用多媒体有可能对我们的教学产生负面影响。

  五、关注习题

  数学离不开解题,数学课堂教学总会要有例题的示范与习题的演练。一节高效率的课,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能否选择一些难易适中、能够拓展思维空间的例题和练习题。所以例题和练习题不能找的偏、滥,必须具有代表性。解题,不是为了解题而解题,更不是为了让学生去记忆题型,而是带领学生分析情况,进行讨论,通过问题的解决让学生理解内容、掌握其本质。所以每一名教师都应该在习题上下功夫,至少每一个课时都要掌握住几道典型问题的典型习题。

  六、关注交流和评价

  新课程改革中,很多学校都在学习“杜郎口”教育模式,让学生分组探究学习,拉开座位、四周墙壁上都是黑板,每一节课都是学生在讲解等。殊不知真正的课程改革不是去学习这种形式,而是一种让学生广泛开展交流的学习模式。这种模式的核心是通过交流---反馈----督促---提高,让学生自己去生成自己的结论。美国康州教育厅官员格丹先生在他的研究中介绍了九种比较有效的教学方式,并根据其作用大小排列如下:1、让学生比较异同点。2、让学生学会概括和作笔记。3、不断地鼓励学生。4、保证学生的作业和练习(家庭作业给学生提供了很多练习的机会)。5、非语言的形象联想(提供直观性的图像帮助学习)。6、开展合作学习,小组互动。7、提出目标,不断地进行信息交流、反馈、督促(即检测、反馈、改进)。8、不是给学生一个具体的答案,而是让学生提出假设,最后自己解决。9、培养问题意识并开展探究学习,让学生们提出问题,得出自己的结论。课堂教学离不开学生的交流,没有交流的课堂肯定是低效课堂。

  评价是一个学生在探究问题过程中可以进行下去的动力,没有评价可能学生就失去了学习的目标和方向。所以在每一节课中,教师都要适时的、恰当的对学生进行评价。对于评价,教师必须①理解学科标准和升级及毕业要求;②理解不同类型评价的特征、用途、长处以及局限,包括传统的标准化考试和基于表现的测验;③理解测量理论和与评价相关的问题,如效度、信度、偏差以及赋值等;④运用评价确定学生的优势、促进学生的发展,并使学生得到尽可能多的学习机会;⑤运用各种正式的和非正式的评价技巧,包括观察、学生学习档案袋、教师制作的试卷和设计的项目、学生的自我评价、同伴评价以及标准化考试等;⑥运用有关学生经验、学习行为、需要及进步等方面的评价信息丰富对学生的了解并修正教学的策论;⑦运用课堂观察、提问和学生作业等方面的信息评价班级活动在个人和全班两个角度产生的实际效果;⑧建立并不断更新有关学生功课及表现等多方面的记录,并作为评价学生进步的可信依据。

  七、关注反思

  没有反思,就没有进步。教师反思的特征,一是实践性,是指教师教学效能的提高是在其具体的实践操作中;二是针对性,是指教师对自我“现行的”行为观念的解剖分析;三是反省性,是指教师对于自身实践方式和情境,立足于自我以外的多视角、多层次的思考,是教师自觉意识和能力的体现;四是时效性,是指对当下存在的非理性行为、观念的及时觉察、纠偏、矫正和完善,意即可以缩短教师成长的周期;五是过程性,一方面指具体的反思是一个过程,要经过意识期、思索期和修正期,另一方面是指教师的整个职业成长要经过长期不懈的自我修炼,才能成为一个专家型教师。反思不仅要反思教师的教,还要反思学生的学,反思我们的课堂,反思我们的交流,反思我们的教学设计,反思我们整个的教学过程。

  总之新课程要求教师必须更加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要求教师“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把班级还给学生,让班级充满成长的气息;把创造还给老师,让教育充满智慧的挑战;把精神发展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校充满勃勃生机”。我们坚信“过程好了结果不会差,学生主动了结果会更好”。

  文 | 原陇川县一中数学带头人:吴大军老师


 

责任编辑:孙 丹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招聘信息 | 友情链接
新西部教育网 建站时间:2006-3-28 陕ICP备06007801号 All rights reserved. 技术支持:万博网络
站长QQ:596104684 站长邮箱:newwestedu@163.com 联系电话:029-855268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