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就业求职 >

省政协委员热议话题:“大众创业 万众创新”如何发力?

日期:2016-01-28 08:04:08        来源:西安晚报    浏览量:

 
    经济新常态下,最热的词无疑是“供给侧改革”。“大众创业 万众创新”对于助力“供给侧改革”的重要性也不言而喻。“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到底如何发力?这成为省政协委员们热议的话题。

  “没有机会我们就自己寻找”

  工业设计专业大四学生崔海这两天特别关注省两会,他说:“眼看要毕业了,但简历发出去几十份了也没有回应。”接下来的路该怎么走,让小崔在这个新年来临前感到了巨大的压力。

  “我特别关心这两天代表和委员们对于创新和创业的建议和提案,说不定就能给我们这些即将迈进社会的大学生提供一个好思路。”小崔说。

  小崔是今年即将毕业的数万大学生的一个缩影,就业压力和新常态下的经济形势,让小崔和他的同学们开始考虑主动创业。他说:“没有机会我们就自己创造机会,说不定就闯出一片天了呢。”

  比小崔早一年创业的李积臣大学毕业后一直没找到合适的工作,索性开了家设计公司,其实就李积臣和4个同学搭起的“草台班子”,“我们学广告设计的,现在主要接一些家装和工装设计,一年下来自己跑客户、跑市场、做设计……常常碰到很难应对的问题,我们觉得要是出校门前有创业培训或许能帮我们少走很多弯路,如果再有一些专业机构帮我们创业,或许我们能干得比现在更好。”李积臣说。

  小崔和李积臣的想法,其实两会上的政协委员们也关注到了。

  委员建议

  尽快将创业教育纳入专业教育

  昨日,中国民主促进会陕西省委员会在集体提案中表示,大学生是大众创业的生力军,培养大学生创业创新能力,已成为十分重要和紧迫的课题。目前,在高校现有的专业教育中,缺乏与创业、就业相关性的教学内容。对大学生创业意识、基本人文素质等教育相对薄弱,而这恰恰是大学生创业所需要的。

  为此,中国民主促进会陕西省委员会建议,首先应该加强大学生创业的人文素养教育。针对各类学科专业高年级大学生开设或完善公共关系类课程,并将其纳入必修课程。

  同时,将创业基础知识纳入专业教育培养。在大学生专业课程体系中纳入创业、从业基础知识内容,并大力推进和完善针对所有类型专业的企业管理类选修课程建设;在大学高年级的主要专业或专业基础课中增加职业伦理、经济评价、环境影响评价等章节或教学内容,以增强专业知识的职业背景教育。

  创业教育还应该纳入教改内容,写入“十三五”高教改革规划。鼓励大学生毕业后创业,对本科生毕业前保留学籍创业的,在鼓励的同时应建立适当的评估机制,对硕士、博士研究生中断学业或保留学籍创业或兼职的应慎重对待,不予鼓励,同时建立严格的审查和补偿制度。

  成立“陕西大学生创客空间”

  在“大众创业 万众创新”已经成为国家的发展战略时,委员们希望大批“创客”借助“互联网+”的强劲东风,破茧而出。

  省政协委员祁志峰认为“大众创业 万众创新”不仅可以扩大就业、增加收入,而且能够激发民族的创业精神和创新基因。

  在祁志峰委员看来,年轻一代是社会的希望,目前在校大学生和刚毕业大学生的创业热情还没有充分地迸发出来。

  祁志峰委员建议由团省委牵头,成立机构,建立平台,联合相关部门成立“陕西大学生创客空间”,发挥创业产业孵化器的作用。联络投资基金、金融机构为大学生创业提供资金支持。大学生在创业的过程中,要引入“供给侧”改革的思维,不要盯着过剩的,落后的传统项目去创业,而要以消费者紧缺的,升级的消费需求出发,将发展方向锁定新兴领域。在创业和创新事业中,实现人生价值,为国家多做贡献。

  加快“腾笼换鸟” 使陕西经济大跨度赶超

  科技委员会委员们建议政府可建立“众创基金”,促进科技成果就地转化,提振社会投资信心,增强天使投资、风险投资、融资担保等机构金融服务能力,撬动资本市场,盘活科技资源富集这一“存量” 优势,助力陕西的创业创新实现追赶超越。

  “众创基金”应以“政府引导+市场化运作”模式运作,也可采取参股方式运作,主要投向省内信息技术、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先进装备制造、节能环保、现代农业等高新技术产业以及互联网及移动互联网等领域,具有高成长性、拥有自主创新能力的科技型中小企业。

  如何吸引创业者、投资者青睐陕西?对此,省政协委员崔荣华在提案中建议,可借鉴重庆等地经验,以更大力度、更快速度,在陕设立“战略新兴产业股权投资基金”,以具有明显优势的股权投资,吸引新兴产业领跑者加快在陕投资,加快“腾笼换鸟”,使陕西经济发展在“十三五”期间实现大跨度赶超。

  打造国际化人才培养基地

  昨日,省政协委员李虎群建议,“陕西应依托科教资源,打造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国际化人才的培养基地。”他说,陕西省是国家创新型试点省份,拥有唯一国家级农业高新技术示范区和25家国家级工程技术研发创新平台、62名两院院士,“985”和“211”高校数量分别居全国第三和第四位。因此,应该充分发挥和依托这些得天独厚的优势资源,从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需要出发,培养国际化人才,努力打造“三个中心”。

  一是打造“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国家文化研究和交流中心”。要尽快改变我省对丝路域情研究相对薄弱的状况,组织科研力量,积极梳理和研究丝路沿线国家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信息;以“丝路国际论坛”为平台,着力推进与中亚、西亚及欧洲相关国家之间的学术与文化交流。

  二是打造“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国际化人才培训中心”。一方面,在大学生、研究生中,努力培养通晓丝路各国法规,适应跨民族、跨国界、跨文化生活,有较强国际交往与市场竞争能力的人才;另一方面,组织公务员、企事业单位人员积极学习和掌握丝路域情相关知识和语言。

  三是打造“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国家留学生培训中心”。在我省高校现有中亚留学生1200多名的基础上,进一步吸引更多的丝路沿线国家学生来陕留学。

  李虎群表示,应整合高校教育资源,开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专业”,增设丝路历史、丝路资源、丝路域情民风、丝路民族宗教等丝路专业课程。同时,积极促使我省高校与丝路沿线国家高校之间开展多种形式的国际化教育合作。

  本组文/记者宋洁 张佳 图/东方IC



 

责任编辑:孙 丹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招聘信息 | 友情链接
新西部教育网 建站时间:2006-3-28 陕ICP备06007801号 All rights reserved. 技术支持:万博网络
站长QQ:596104684 站长邮箱:newwestedu@163.com 联系电话:029-855268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