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教育培训 >

问题论文何以层层“过关”

日期:2016-01-28 08:30:14        来源:中国教育报    浏览量:

       媒体报道“山东大学一硕士论文疑似大面积抄袭”一事后,山东大学启动了相应调查处理程序。经调查,该学生的论文确系抄袭。(澎湃新闻1月25日)

  论文抄袭近年来不时进入公众视线。山东大学这起硕士学位论文大面积抄袭事件背后,既有个人诚信意识和学术道德缺失的因素,也和论文开题、导师指导、论文查重、论文答辩等一系列环节的纰漏密不可分。

  为了让毕业生写出合格乃至优秀的硕士学位论文,许多高校都会组织开题答辩,由研究生向导师组阐述学位论文的研究主题、研究假设、结构框架和主体思路并回答导师组的提问。作为一道把关程序,如果开题流于形式,就会给学位论文留下“野蛮生长”的空间。

  指导老师作为学生学位论文的“把关人”,不仅要在论文答辩时履行评委职责,也要在学生论文写作过程中给予悉心指导。只不过,在现实生活中,“导师很忙”,一些学生甚至难以见到指导老师,如此一来,论文质量又少了一道保障。

  作为一种技术手段,论文查重原本可以给学位论文弄虚作假戴上紧箍咒。可是,一旦论文查重沦为“走过场”,“问题论文”依然可以蒙混过关。而作为最后的“把关”环节,论文答辩本可以让“问题论文”上演“现形记”,但让人痛心的是,论文答辩环节有时也没能坚守底线,让一些“问题论文”顺利过关。

  说到底,比学位论文抄袭本身更值得忧虑的,是一系列环节的失守,让“问题论文”逐步“过关”。当下,对“问题论文”进行责任倒逼与追查固然重要,我们更要从中吸取教训,避免“问题论文”的再次产生。从微观层面上讲,要让论文开题、导师指导、论文查重、论文答辩的制度设计发挥应有的效力,做到各司其职、“守土有责”;从宏观层面上讲,要提高高等教育质量,优化研究生人才培养模式,完善考评机制与激励制度。

  2013年7月,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等三部委发布了《关于深化研究生教育改革的意见》,特别提出对研究生实行严格的中期考核和论文审核制度,加大淘汰力度;同时也要改变单独评定研究生导师资格的做法,防止形成导师终身制。只有通过一系列的制度设计,让导师们严格淘汰不合格的论文,研究生人才培养质量才会得到根本提高,“问题论文”才会越来越少。(作者 杨朝清 系高校教师)





 

责任编辑:孙 丹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招聘信息 | 友情链接
新西部教育网 建站时间:2006-3-28 陕ICP备06007801号 All rights reserved. 技术支持:万博网络
站长QQ:596104684 站长邮箱:newwestedu@163.com 联系电话:029-85526885